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今日油价 今日油价

甲醇转化为汽油的反应方程式_万象甲醇汽油转换器

tamoadmin 2024-06-24 人已围观

简介1.醇类如何与汽油互溶?2.五菱宏光s1.5改气能省多少钱?3.新能源应用有哪些我国甲醇产能似乎是一个谜,数字庞大到可以让投资者“谈之色变”。 有人说,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将达4500万吨/年的历史高位,甚至有一位化工分析师算出在未来几年我国甲醇产能将达00万吨/年。相对中国本土市场对甲醇的消化能力,这个数字难免让人恐惧。而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醇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卫国则表示,投资者的理性与市场实

1.醇类如何与汽油互溶?

2.五菱宏光s1.5改气能省多少钱?

3.新能源应用有哪些

甲醇转化为汽油的反应方程式_万象甲醇汽油转换器

我国甲醇产能似乎是一个谜,数字庞大到可以让投资者“谈之色变”。

有人说,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将达4500万吨/年的历史高位,甚至有一位化工分析师算出在未来几年我国甲醇产能将达00万吨/年。相对中国本土市场对甲醇的消化能力,这个数字难免让人恐惧。而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醇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卫国则表示,投资者的理性与市场实际需求会最终决定甲醇的产能。

陈卫国告诉记者,在未来的2-3年内,中国甲醇产能的释放会有一个历史性突破,全球甲醇产能同样也会延续一个攀升的势头。与甲醇产能释放相伴随的甲醇消化渠道可能会出现一个突破。

2010年,中国甲醇的真实产能到底有多少呢?

陈卫国坦率地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部门对它进行过精确统计,也无法对它进行过精确统计。这是因为甲醇是一个中间化工产品,随着市场的变化,厂家会随时调节自己的产量。

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国甲醇产量上升速度非常迅速。1998年产量为148.87万吨,2000年为198.69万吨,2003年为326万吨,2004年达到440.65万吨,2005年达到569万吨,2006年达到762万吨。2007年预计产量在900万吨左右。

对于我国的甲醇规划项目,陈卫国自己曾做过一个不完全统计,统计结果是大概有88项、4850万吨/年。其中,天然气制甲醇14项,770万吨/年;焦炉气制甲醇11项,305万吨/年;煤制甲醇63项,3775万吨/年(一期)。如果算上二期规划项目,我国甲醇项目总产能则达到6395万吨/年。

“这些规划项目最终能不能实际产生能力,这个结果最终取决于市场。”陈卫国表示,毕竟现在投资者都是理性的,投资是讲回报的。他对中国甲醇产能的供应作了一个保守估计:2010在2000万吨/年,2015年将达2400万吨/年。

陈卫国告诉记者,2006年年底全球甲醇价格暴涨,这实际上是国外产能下降造成的;今年以来,全球甲醇产能增速非常迅猛。“2005年全球甲醇产能4860万吨,产量3600万吨;2010年甲醇生产能力将达到00万,2015年达7200万吨,新建装置目标市场主要针对亚洲和中国。”

2006-2008年期间,全球在建的甲醇项目有2425万吨/年。大于90万吨/年的项目有18套。其中,沙特在建项目近280万吨/年,伊朗300万吨/年。到2010年,中东地区增加1500万吨/年甲醇供应量,而南美洲地区增加约700万吨/年。

中东等地天然气丰富,价格仅相当于人民币0.15-0.30元/立方米,制成甲醇运到中国沿海全部成本仅1000元/吨左右。

在全球甲醇产能增加的同时,也有一部分甲醇装置将陆续关闭。其中,北美地区在2008年之前,关闭400万吨/年,西欧将关闭产能150-180万吨/年。

随着世界甲醇产能的增加,消化渠道的打开也是迫在眉睫。陈卫国告诉记者,目前传统甲醇用量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甲醇作为燃料,或者生产二甲醚提取烯烃等化工原料,这方面的用量惊人,但要形成规模,估计要到2010年以后。”

============================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甲醇产能已占世界产能的1/4,而且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甲醇项目较多,总能力逾1500万吨/年,这些项目如能顺利进行,预计到2010年国内甲醇总能力将达到约2000万吨。这标志着中国将由原来的甲醇进口国成长为出口国,而且正在向世界甲醇强国的地位发展,成为了世界甲醇市场的新焦点。但是,在当今形势下,中国发展甲醇行业,机遇与风险共存。

“四大机遇”烧热了甲醇

在中国,良好的国家政策成为甲醇行业发展的头号机遇。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2006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22亿吨,进口原油为1.4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为43%,石油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为了能源安全起见,国家着眼于长远发展,提出了“发展替代能源”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发改委编制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对煤制甲醇替代能源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布局,同时全国各地也在根据国家规划原则和当地资源条件,积极组织编制相应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建设项目,制定产品有关标准。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甲醇市场将蓬勃发展。

中国甲醇行业的超常规发展,产能的急剧膨胀,使整个行业面临整合机遇。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建有甲醇生产厂,2006年世界甲醇总生产能力为4965万吨,到2010年将达到5099万吨。世界甲醇生产主要以大型化为主,其中能力大于30万吨/年的装置占世界甲醇总生产能力的80%。中国甲醇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通过行业整合,在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同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甲醇行业下游的发展机遇多多。因为甲醇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下游产品众多,可以用来生产甲醛、醋酸、合成橡胶、甲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氯甲烷、甲基叔丁基醚等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而且还可以加入汽油掺烧或代替汽油作为动力燃料以及用来合成甲醇蛋白。在世界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中,甲醇的消费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居第四位。2003~2006年我国GDP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率,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甲醇下游行业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下游新的消费领域虽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在战略上还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技术、资金以及成本的比较优势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随着当今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甲醇单位成本的降低,用甲醇作为新能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中国甲醇行业正逢能源储备机遇。甲醇作为一种替代燃料,其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煤制甲醇替代的目标主要是:甲醇制二甲醚替代民用液化石油气和替代柴油,甲醇制烯烃替代化工原料用油,甲醇车用燃料代替汽油。其中安全性、标准性、持续的价格比较优势是亟待突破的瓶颈。

“五个风险”笼罩着甲醇

近年的高产能增长率将使中国甲醇行业出现产能风险。2000年至2006年间,全球甲醇产能平均增长率为5.%,若不考虑中国因素,2000年至2006年间,全球甲醇产能平均增长率仅为2.68%。由此可见,由于中国甲醇价格高位运行,利润凸现,而且甲醇技术成熟,工艺简单,投资门槛较低,而且现在甲醇下游行业处在高增长期,目前中国甲醇的增长率是惊人的。据上海焦化有限公司统计,我国2000~2006年间甲醇产能平均增长率为20.6%。在甲醇装置的开工率上,全球开工率在高水平(83%~86%)上平稳运行,而我国甲醇装置开工率较低(50%~70%),且波动较大。2004~2006年,我国甲醇产能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36%、50%。另外,我国甲醇生产在建项目较大,总在建规模为1700多万吨,其中绝大多数在2007~2008年间达产。根据以上数据,可以预计2009年前中国甲醇产能仍将保持近30%的年增长率,增速远远超过传统需求增速,甲醇产能将严重过剩。

从我国甲醇装置开工率波动幅度较大,可以看出我国甲醇行业易受外部影响,成本风险较强。另外我国能源价格较低,目前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使国内能源价格逐步与国际能源价格接轨,这将进一步减弱中国甲醇与国际甲醇的价格竞争力。从大型甲醇装置的成本分析来看,国际大型甲醇装置制造成本较低,价格弹性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而中国甲醇装置成本较高,价格弹性较大,抗风险能力较低。天然气装置甲醇虽然目前成本较低但面临着较大涨价压力。

中国能源基地的分布以内陆居多,运输风险加剧。因为大部分在建拟建甲醇装置都在蒙、陕、豫、晋等西部地区,外运到主要消费地是以铁路为主,而我国现在铁路运力相当紧张,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运力不会有根本性提高,运费也呈现上涨趋势,自2006年4月10日起,铁路运输平均价格上涨0.44分/吨公里,涨幅达5%。而且甲醇的特性要求使用专用槽车,空返且运力浪费,使铁路运输的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这种紧张状况使内地甲醇到沿海地区的稳定性、灵活性不够,不能及时根据顾客需求进行调整。运输成本在甲醇价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15%~30%),所以这导致了甲醇价格的上涨。

中国是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存在很大能源资源风险。在我国甲醇的原料多以煤炭(80%)为主,其余为天然气,以及极少量的焦炉气、工业尾气等。但今年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所造成的优势非但不能体现,反而令企业生产成本普遍显著上扬,而天然气也面临着价格上涨压力。从长远期来看,我国能源供应将保持适度紧张状态,尤其是天然气,供应能力可能远远落后于需求;焦炉气制甲醇受到处理成本高,单位气源有限,规模难以做大等因素的制约。这些都将制约甲醇行业的发展。

中国甲醇行业仍存在下游风险。目前甲醇用途仍以传统领域为主,如甲醛、MTBE、醋酸、农药等,而这些传统领域需求相当平稳。而甲醇新用途如醇醚燃料、甲醇制烯烃等领域虽炒作较热,但是进入门槛较高,前景不明朗,目前尚未形成实质性需求。而且甲醇直接作为燃料使用还未成定局,其对环境、对设备的影响还有待研究评估。目前只有山西、黑龙江等少数几个省颁布了地方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

“四大关键”羁绊着甲醇

在行业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形势下,中国甲醇行业要更加健康地发展,把握机会不断寻求发展机遇固然重要,防范风险并将由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更要引起重视,其中有四大核心问题影响着中国甲醇行业的未来。我们在发展甲醇行业时应注意以下关键因素:

一是甲醇下游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能否消化新增产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需要大量的甲醇,但是我国能否消化国内众多的新增产能还是未知数,尽管已经有企业直接兴建了一些下游装置,但是对于消化原料甲醇产能的迅速扩大,是远远不够的,从长远来看,势必会造成国内甲醇的供应过剩。

二是甲醇制烯烃技术工业化还有多远。甲醇制烯烃技术也是大家看好的甲醇新用途,但至今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装置建成投产,许多技术仍在不断改进之中,整个甲醇制烯烃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与工业化尚有一定距离。

三是中国目前甲醇现象是否过热。从现在的各种统计数据来看,即使不算规划中的甲醇项目,我国将来甲醇的生产能力也远远大于需求量,在甲醇燃料、甲醇制烯烃等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的条件下,新上甲醇项目还需慎之又慎。

四是甲醇作为替代能源自身竞争力状况如何。甲醇作为替代能源能否得到市场认可并快速发展,还取决于自身竞争力,即性能和成本。在性能相符的情况下,替代成本是关键。因此,发展甲醇工业,必须考虑自身替代的综合成本,包括:原料成本、生产成本、储运成本、销售成本,以及环保成本等,只有在综合成本低于替代成本的情况下,甲醇发展才有可能成为有利可图的产业。

只有认真思考这四个问题,中国的甲醇行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甲醇行业未来的发展要想做大做优做强,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建立大型甲醇生产装置,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甲醇下游产品,使之向多元化、系列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近几年国内甲醇市场发展状况及未来市场需求分析,“十一五”期间国内甲醇市场需求,除下游衍生物甲醛、醋酸、医药等传统化工产品仍保持较强增长势头外,甲醇制二甲醚、制烯烃将在国家替代能源战略的引导上成为甲醇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甲醇市场中长期发展主要在于,甲醇制烯烃的大规模产业化和甲醇制二甲醚替代柴油。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刘晓彤说:“如果甲醇制烯烃产业化和二甲醚替代柴油用作车用燃料的进展顺利,预计2020年甲醇制烯烃产能将达到800万吨以上,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市场需求2000万吨,相应需要甲醇5400万吨以上。”

调整甲醇的生产结构和规模,大力发展甲醇下游产品的生产及应用,实现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转化,甲醇工业的迅速发展方可变成现实

醇类如何与汽油互溶?

生物柴油(Biodiesel)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的一种,它是生物质利用热裂解等技术得到的一种长链脂肪酸的单烷基酯。生物柴油是含氧量极高的复杂有机成分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主要是一些分子量大的有机物,几乎包括所有种类的含氧有机物,如:醚、酯、醛、酮、酚、有机酸、醇等。生物柴油是一种优质清洁柴油,可从各种生物质提炼,因此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有望取代石油成为替代燃料。

[编辑本段]特点:

1)含水率较高,最大可达30%-45%。水分有利于降低油的黏度、提高稳定性,但降低了油的热值;

2)pH值低,故贮存装置最好是抗酸腐蚀的材料;

3)密度比水大,与水的比值约为1.2;

4)具有“老化”倾向,加热不宜超过80℃,宜避光、避免与空气接触保存;

5)润滑性能好。

6)优良的环保特性:硫含量低,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高达98%,降解速率是普通柴油的2倍,可大大减轻意外泄漏时对环境的污染;

7)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

8)较好的安全性能:闪点高,运输、储存、使用方面安全;

[编辑本段]生物柴油行业现状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是典型“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综观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到次发达的南非、巴西、韩国,到发展中的印度、泰国等,均在发展石油替代产业的国际政策制度、技术完善、装置建设和车辆制造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我国走中国特色石油替代之路铺平了道路。特别是巴西经验,更具实际意义。

生物柴油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表现出新兴行业在产业化初期所共有的许多市场特征。许多企业被绿色能源和支农产业双重“概念”凸现的商机所吸引,纷纷进入该行业,有人以“雨后春笋”形容生物柴油目前的状态。截止2007年,中国有大小生物柴油生产厂2000多家,而且,各地相同项目的立项、审批还在继续。还有更大的威胁来自于国外。一些外国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生产技术成熟,产业化程度高,可以借规模经济效应获取成本优势,抢占原料基地和市场份额的综合能力更强

从未来的发展看,生物柴油的购买商主要有石油的炼油厂、发电厂、轮船航运公司以及流通领域的中间商。生物柴油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10年,中国生物柴油的需求量将达到2000万吨/年,按国家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那时的产能是20万吨/年。需求与产量的反差,将会是形成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当人们更多地了解生物柴油优良的性能,接受的程度会更大,市场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强大的市场需求与有限的生产能力,使购买者的议价能力降低。同时,也对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提高油品的质量,以保持生物柴油良好的品质形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的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会有增无减,只要把关于生物柴油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则其在柴油引擎、柴油发电厂、空调设备和农村燃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编辑本段]生产方法

利用油脂原料合成生物柴油的方法;用动物油制取的生物柴油及制取方法;生物柴油和生物燃料油的添加剂;废动植物油脂生产的轻柴油乳化剂及其应用;低成本无污染的生物质液化工艺及装置;低能耗生物质热裂解的工艺及装置;利用微藻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用废塑料、废油、废植物油脚提取汽、柴油用的解聚釜,生物质气化制备燃料气的方法及气化反应装置;以植物油脚中提取石油制品的工艺方法;用等离子体热解气化生物质制取合成气的方法,用淀粉酶解培养异养藻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用生物质生产液体燃料的方法;用植物油下脚料生产燃油的工艺方法,由生物质水解残渣制备生物油的方法,植物油脚提取汽油柴油的生产方法;废油再生燃料油的装置和方法;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胶质的方法;废橡胶(废塑料、废机油)提炼燃料油的环保型新工艺,脱除柴油中氧化总不溶物及胶质的化学精制方法;阻止柴油、汽油变色和胶凝的助剂;废润滑油的絮凝分离处理方法。

简单工艺流程:

生物柴油是由从植物油或动物脂的脂肪酸烷基单酯组成的一种可替代柴油燃料。目前,大多数生物柴油是由大豆油、甲醇和一种碱性催化剂生产而成的。然而还有大多数的不易被人体消化的廉价油脂能够转化为生物柴油。

工艺流程简介:

(1)物理精炼:首先将油脂水化或磷酸处理,除去其中的磷脂,胶质等物质)。再将油脂预热、脱水、脱气进入脱酸塔,维持残压,通入过量蒸汽,在蒸汽温度下,游离酸与蒸汽共同蒸出,经冷凝析出,除去游离脂肪酸以外的净损失,油脂中的游离酸可降到极低量,色素也能被分解,使颜色变浅。各种废动植物油在自主研发的DYD催化剂作用下,采用酯化、醇解同时反应工艺生成粗脂肪酸甲酯。 (2)甲醇预酯化:首先将油脂水化脱胶,用离心机除去磷脂和胶等水化时形成的絮状物,然后将油脂脱水。原料油脂加入过量甲醇,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预酯化,使游离酸转变成甲酯。蒸出甲醇水,经分馏后,无游离酸的分出C12-16棕榈酸甲酯和C18油酸甲酯。

(3)酯交换反应:经预处理的油脂与甲醇一起,加入少量NaOH做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与常压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即能生成甲酯,采用二步反应,通过一个特殊设计的分离器连续地除去初反应中生成的甘油,使酯交换反应继续进行。

(4)重力沉淀、水洗与分层。

(5)甘油的分离与粗制甲酯的获得。

(6)水份的脱出、甲醇的释出、催化剂的脱出与精制生物柴油的获得。

整个工艺流程实现闭路循环,原料全部综合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大致描述如下:原料预处理(脱水、脱臭、净化)------反应釜(加醇+催化剂+70℃)------搅拌反应1小时-------沉淀分离排杂-------回收醇------过滤--------成品

[编辑本段]应用

生物柴油可用作锅炉、涡轮机、柴油机等的燃料,工业上应用的主要是脂肪酸甲酯。

生物柴油是一种优质清洁柴油,可从各种生物质提炼,因此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有望取代石油成为替代燃料。

柴油是许多大型车辆如卡车及内燃机车及发电机等的主要动力燃料,其具有动力大,价格便宜的优点,我国柴油需求量很大,柴油应用的主要问题“冒黑烟”, 我们经常在马路上看到冒黑烟的卡车。冒黑烟的主要原因是燃烧不完全,对空气污染严重,如产生大量的颗粒粉尘,CO2排放量高等。据美国燃料学会报道,发动机燃料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如氮氧化物为其他工业部门排放的一半,一氧化碳为其他工业排放量的三分之二,有毒碳氢化合物为其他工业排放的一半。尾气中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和空气中的水可以结合形成酸雨, 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太多会使大气温度升高,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为解决燃油的尾气污染问题及日益恶化的环境压力,人们开始研究采用其他燃料如燃料酒精代替汽油,目前燃料酒精在北美洲如美国及加拿大等和南美国家如巴西、阿根廷等已占有相当比例,装备有燃料酒精发动机的汽车已投放市场。对大多数需要柴油为燃料的大动力车辆如公共汽车、内燃机车及农用汽车如拖拉机等主要以柴油为燃料的发动机而言,燃料酒精并不适合。而且柴油造成的尾气污染比汽油大的多, 因此人们开发了柴油的代用品--生物柴油。

其实发动机的发明家狄色尔早在1912年美国密苏里工程大会报告中说,“用菜籽油作发动机燃料在今天看起来并没有太大意义,但将来会成为和石油及煤一样重要的燃料”。1983年美国科学家首先将菜籽油甲酯用于发动机,燃烧了1000个小时。并将以可再生的脂肪酸单酯定义为生物柴油.。年美国和德国等国的科学家研究了采用脂肪酸甲酯或乙酯代替柴油作燃料,即采用来自动物或植物脂肪酸单酯包括脂肪酸甲酯,脂肪酸乙酯及脂肪酸丙酯等代替柴油燃烧。生物柴油和传统的石油柴油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以可再生的动物及植物脂肪酸单酯为原料,可减少对石化燃料石油的需求量和进口量;环境友好,采用生物柴油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十分之一,颗粒物为普通柴油的20%,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石油柴油的10%,无硫化物和铅及有毒物的排放;混合生物柴油可将排放含硫物浓度从500PPM(PPM百万分之一)降低到5PPM。

不用更换发动机,而且对发动机有保护作用。

[编辑本段]世界各国对生物柴油的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欧洲已成为全球生化柴油的主要生产地。美国、意大利、法国已相继建成生物柴油生产装置数十座。

美国是最早研究生物柴油的国家。总生产能力1300,000吨。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0%。美国在黄石公园进行的60万公里的行车实验,没有任何结焦现象,空气污染物排放降低了80%以上。而且使用生物柴油还吸引了附近300公里外的棕熊来到公园。美国B20是采用20%生物柴油的柴油,尾气污染物排放可降低50%以上。1992年美国能源署及环保署都提出生物柴油作为清洁燃料,美国总统克林顿1999年专门签署了开发生物质能的法令,其中生物柴油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之一,国家对生物柴油不收税。日本1995年开始研究用饭店剩余的煎炸油生产生物柴油,在1999年建立了259 升/ 天用煎炸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工业化实验装置,可降低原料成本。目前日本生物柴油年产量可达400,000吨。

德国目前已拥有8个生物柴油的工厂,德国拥有300多个生物柴油加油站,并且制定了生物柴油的标准,对生物柴油不收税,2006年生物柴油产量达100万吨。

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都建立生物柴油的企业。法国雪铁龙集团进行了生物柴油的试验,通过10万公里的燃烧试验,证明生物柴油是可以用于普通柴油发动机的。其使用的标准是在普通石油柴油中添加5%的生物柴油。

可以预见生物柴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将在大型汽车行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状况及产业化前景分析

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

我国政府为解决能源节约、替代和绿色环保问题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早有一些学者和专家己致力于生物柴油的研究、倡导工作。我国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一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内容涉及到油脂植物的分布、选择、培育、遗传改良及其加工工艺和设备。目前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无疑将有助于我国生物柴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可以预计,在2-3年内,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有突破性进展并达到实用水平。

著名学者闵恩泽院士在《绿色化学与化工》一书中首先明确提出发展清洁燃料生物柴油的课题:原机械工业部和原中国石化总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就拨出专款立项,由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和贵外I山地农机所承担课题,联合研究长达10 年之久,并邀请中国石化科学院的专家詹永厚做了大量基础试验探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施德路先生也曾于1985 年进行了生物柴油的试验工作;辽宁省能源研究所承担的中国——欧共体合作研究项目也涉及到生物柴油;中国科技大学、河南科学陆军化学所等单位也都对生物柴油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系统研究始于中国科学院的“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燃料油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技术”,完成了金沙江流域燃料油植物资源的调查及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了30公顷的小桐子栽培示范片。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长沙市新技术研究所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对能源植物和生物柴油进行了长达10年的合作研究,“八五”期间完成了光皮树油制取甲脂燃料油的工艺及其燃烧特性的研究;“九五”期间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植物油能源利用技术”。

1999-2002年,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承担并主持了国家林业局引进国外先进林业技术(948项目)—— 《能源树种绿王树及其利用技术的引进》,从南非、美国和巴西引进了能源树种绿玉树(Euphorbiatim-cal li)优良无性系;研制完成了绿玉树乳汁榨取设备;进行了绿玉树乳汁成份和燃料特性的研究:绿玉树乳汁催化裂解研究有阶段性成果。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发展生物柴油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长期徘徊在初级研究阶段,未能形成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政府尚未针对生物柴油提出一套扶植、优惠和鼓励的政策办法,更没有制定生物柴油统一的标准和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因此,我国进入了WTO之后,在如何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和双重压力这种背景下,加快高效清洁的生物柴油产业化进程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前景:

2003年,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增势强劲,石油产品需求总量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为11.4%,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这促进了石油进口量的大幅攀升,使我国成为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石油市场资源供应出现紧缺,价格全面上涨。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我国石油及制品累计平均价格比上年提高11.8%。初步分析2004年中国石油市场供需形势与2003年情况基本相似,将继续保持消费需求旺盛,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但不排除受季节、运输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局部性和结构性的供应紧张。预计2004年中国原油消费量为2.7 亿吨,净进口量有可能超过1亿吨。

我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储量又很有限,大量进口石油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提高油品质量对中国来说就更有现实意义。而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专家认为,生物柴油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汽车柴油化已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据专家预测,到201 0年,世界柴油需求量将从38%增加到45%,而柴油的供应量严重不足,这都为油菜制造生物柴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生物柴油产业还可促进中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如发展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可以走出一条农林产品向工业品转化的富农强农之路,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柴油的供需平衡问题也将是我国未来较长时间石油市场发展的焦点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到2005年,随着我国原由加工量的上升,汽油和煤油拥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余地,而柴油的供应缺口仍然较大。预计到2010年柴油的需求量将突破1亿吨,与2005年相比,将增长24%;至2015年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1.3亿吨左右。近几年来,尽管炼化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生产柴汽比不断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消费柴汽比的要求。目前,生产柴汽比约为1.8,而市场的消费柴汽比均在2.0以上,云南、广西、贵州1等省区的消费柴汽比甚至在2.5以上。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随着国民经济重大基础项目的相继启动,柴汽比的矛盾比以往更为突出。因此,开发生物柴油不仅与目前石化行业调整油品结构、提高柴汽比的方向相契合,而且意义深远。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技术已取得重大成果: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都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相继建成了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厂,这标志着生物柴油这一高新技术产业已在中国大地上诞生。

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十五”计划发展纲要提出发展各种石油替代品,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生物柴油产业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并已列入有关国家计划。

发展生物柴油,我国有十分丰富的原料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大,水热资源分布各异,能源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主要的科有大戟科、樟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菊科、豆科、山茱萸科、大风子科和萝摩科等。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发展初期,要从总体上降低生物柴油成本,使其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向基地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实行集约经营,形成产业化,才能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物柴油发展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在中国加入WTO的大好形势下,中国的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会有增无减,只要把关于生物柴油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则其在柴油引擎、柴油发电厂、空调设备和农村燃料等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广阔的。

[编辑本段]■生物柴油的化学法生产

生物柴油的化学法生产是采用生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并使用氢氧化钠 (占油脂重量的1%) 或甲醇钠 (Sodium methoxide) 做为触媒,在酸性或者碱性催化剂和高温(230~250℃)下发生酯交换反应(transesterification),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经洗涤干燥即得生物柴油。甲醇或乙醇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生产设备与一般制油设备相同,生产过程中产生10%左右的副产品甘油。

但化学法合成生物柴油有以下缺点:反应温度较高、工艺复杂;反应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甲醇,后续工艺必须有相应的醇回收装置,处理过程繁复、能耗高;油脂原料中的水和游离脂肪酸会严重影响生物柴油得率及质量;产品纯化复杂,酯化产物难于回收;反应生成的副产物难于去除,而且使用酸碱催化剂产生大量的废水,废碱(酸)液排放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

化学法生产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成本问题:生产过程中使用碱性催化剂要求原料必须是毛油,比如未经提炼的菜籽油和豆油,原料成本就占总成本的75%。因此采用廉价原料及提高转化从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因此美国己开始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研究高油含量的植物(见下文“工程微藻”法),日本采用工业废油和废煎炸油,欧洲是在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上种植富油脂的农作物。

[编辑本段]■生物柴油的生物酶合成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即用动物油脂和低碳醇通过脂肪酶进行转酯化反应,制备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排放的优点。2001年日本采用固定化Rhizopus oryzae细胞生产生物柴油,转化率在80%左右,微生物细胞可连续使用430小时。

2005年6月4日,《中国环境报》报道:清华大学生物酶法制生物柴油中试成功,采用新工艺在中试装置上生物柴油产率达90%以上。中试产品技术指标符合美国及德国的生物柴油标准,并满足我国0号优等柴油标准。中试产品经发动机台架对比试验表明,与市售石化柴油相比,采用含20%生物柴油的混配柴油作燃料,发动机排放尾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烟度等主要有毒成分的浓度显著下降,发动机动力特性等基本不变。

由于利用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物排放等优点,具有环境友好性,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利用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目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脂肪酶对长链脂肪醇的酯化或转酯化有效,而对短链脂肪醇(如甲醇或乙醇等)转化率低,一般仅为40%-60%;甲醇和乙醇对酶有一定的毒性,容易使酶失活;副产物甘油和水难以回收,不但对产物形成一致,而且甘油也对酶有毒性;短链脂肪醇和甘油的存在都影响酶的反应活性及稳定性,使固化酶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些问题是生物酶法工业化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瓶颈。

[编辑本段]■生物柴油的“工程微藻”法

“工程微藻”生产柴油,为柴油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美国国家可更新实验室(NREL)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建成“工程微藻”,即硅藻类的一种“工程小环藻”。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使“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增加到60%以上,户外生产也可增加到40%以上,而一般自然状态下微藻的脂质含量为5%-20%。“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的提高主要由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在微藻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在控制脂质积累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在研究选择合适的分子载体,使ACC基因在细菌、酵母和植物中充分表达,还进一步将修饰的ACC基因引入微藻中以获得更高效表达。利用“工程微藻”生产柴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其优越性在于:微藻生产能力高、用海水作为天然培养基可节约农业资源;比陆生植物单产油脂高出几十倍;生产的生物柴油不含硫,燃烧时不排放有毒害气体,排入环境中也可被微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发展富含油质的微藻或者“工程微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一大趋势。

[编辑本段]■现行生物柴油标准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拟定了生物柴油标准,从而保证柴油的质量,保证使用者更加放心的使用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的国际标准是ISO 14214A另一个是ASTM国际标准ASTM D 6751,这一标准是美国所采用的标准,该标准由美国环保局1996年在“清洁空气法”的211(b)部分加以了法律确认。另一被广泛认同的是德国的DIN生物柴油系列标准,是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系统的生物柴油标准,该标准体系针对不同的制造原料有不同的DIN标准:以油菜籽和纯粹以蔬菜籽为原料的RME(rapeseed methyl ester)、PME(vegetable methyl ester)生物柴油DIN E 51606 标准,以蔬菜油脂和动物脂肪为混合原料FME (fat methyl ester)的生物柴油DIN V 51606标准。欧盟也在2003年11月颁布了EN14241生物柴油燃料标准。此外奥地利、澳大利亚、捷克共和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也拟订了生物柴油燃油规范。

[编辑本段]■德国DIN V 51606生物柴油标准

生物柴油的标准主要对以下成份进行考评:生产制造的整个反映过程,甘油的去除情况,催化剂的去除情况,酒精的去除情况,以及确保不含游离脂肪酸。生物柴油的生产标准评定指针包括比重、动态粘度、闪火点、硫含量、残留量、十六烷值、灰份、水份、总杂质、三酸甘油脂、游离甘油等。生物柴油标准的规范,正在极大的推动生物柴油在这些国家的汽车工业中正式应用和合法化,同时,大量国家对生物柴油的认可也正在推动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生物能源的国际化。

由于目前生物柴油在商用上主要以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的混合油的形式供应,因此,对于混合油也有标准推出。例如5%的生物柴油加95%的常规柴油的混合油需要达到2000年颁布的EN590(EN590:2000)的标准,凡是符合这一标准的混合油,都可以安全地应用于所有柴油机发动机,虽然这一混合油不需要添加任何稳定剂,但是国外也有提议称需要在EN 590:2000标准中增加这样一条:混合油中的生物柴油自身必须符合EN 14214的标准。

五菱宏光s1.5改气能省多少钱?

由于石油资源的相对贫乏,以及汽车使用矿物燃料所排放的污染物,给大气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人们迫切需要开发燃油替代品。为此世界上已开发研制出甲醇汽油、乙醇汽油,并已实现商业化。但是,乙醇作为动力能源资源短缺,价格较高,而甲醇可由煤炭转换,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势,应用前景看好。但是关于甲醇汽油的抗水互溶问题,是推广甲醇/汽油的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水分对甲醇汽油的相溶性破坏很大,与少量的水接触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与从潮湿空气中吸收的水分接触时,也常常会引起已相溶的甲醇—汽油重新分层。因为,烃类汽油加入醇组分后,使整个共溶混合体系的极性增加,吸水能力也相应增加,吸入的水分随之破坏了原本达到的共溶的相平衡。这样醇—水相的体积比原有的水要大得多,其比重却小得多,从而容易悬浮,并与上层燃料相一起进入驾驶的汽车中,当醇—水相到达汽化器时,可能使发动机停止工作,并严重腐蚀汽化器和燃料系统中其他部件所使用的钢和其他金属材料。因此,解决甲醇汽油的分层问题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以解决甲醇汽油分层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的异丁醇5~12份异戊醇5~12份正庚脒0.5~1.5份抗溶胀剂1~5份其中,所述的抗溶胀剂是N,N”-二亚水杨基-1,2-丙二胺、甲基叔丁基醚和脂肪胺按重量比1∶1∶1混合的产物。所述脂肪胺优选戊胺或己胺。所述正庚脒其结构式为所述的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其制备方法是按配比将异丁醇、异戊醇、正庚脒和抗溶胀剂放入容器中,搅拌均匀即可。本发明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的技术指标如表1表1<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width="714">项目闭口闪点℃,不低于熔点℃,不高于运动粘度Mm2/s,40℃密度g/m3,25℃指标60-2535~65880~900</table></tables>正庚脒是一种在碳原子上连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亚氨基(=NH)的化合物,结构式为烃基端作为疏水基,易溶于有机相,脒基端作为亲水基,易溶于水相或极性较大的有机相。甲醇汽油加入脒后,相当于在烃类和醇分子之间架设了一座分子连接桥,增加了相平衡的稳定性,使互溶能力增强。对亚氨基和氨基的极性比较可知,亚氨基上的电子云密度更大,更易于和吸收的水分子形成氢键。当甲醇汽油中加入脒后,吸收的二氧化碳首先和亚氨成盐,此时氨基(-NH2)与水和甲醇形成的氢键并没有破坏,我们经过试验发现,在敞口体系中,加入脒互溶剂配制的甲醇汽油48小时仍可保持相平衡。正庚脒的合成步骤如下1、正庚酰氯的制备正庚酸与过量的氯化亚砜在油浴90℃下,加热回流反应8小时,生成正庚酰氯,先常压蒸馏出过量的氯化亚砜,蒸馏收集171~173℃馏分(或减压蒸馏)。2、正庚酰胺的制备将上步骤所得产品,逐滴加入到25%~28%的氨水中,冷却后,抽滤得白色片状晶体,低温烘干。3、正庚腈的制备将正庚酰胺、氯化亚砜、环丁砜、甲苯加入反应装置,油浴加热115℃保持回流5.5h,改为蒸馏装置,蒸出甲苯和过量的氯化亚砜及环丁砜,将母液到入蒸馏水中,分层,收集上层液体,蒸馏收集184~186℃的馏分(或减压蒸馏),得产品。4、正庚脒的制备正庚腈与三氟化硼在磁力搅拌下反应,于50℃通入氨气,加入适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出有机层,有机层加入甲醇,盐酸,搅拌反应,冰水浴冷却,析出固体,得正庚脒盐酸盐。滴加10%氢氧化钠,得无色或淡**液体,产物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验证。本发明通过实验室试验进一步验证。1、对甲醇汽油抗水性试验按表2中,加入石脑油、无水甲醇和蒸馏水,再加入本发明的添加剂,观察分层及相平衡时间。表2从表2中可见,加入本发明,用量少,稳定性好,而且不分层,透明,相平衡保留时间长。在敞开体系中,保留时间达72小时以上,在封闭体系中可较长时期保存,满足储存,运输的要求。2、对甲醇汽油沸程的影响分别在磨口瓶中加入100ml汽油(汽油种类见表3)和13ml甲醇,其中一个中加入本发明,进行水浴加热,记录冷凝管出第一滴温度及收集10%,20%,30%,40%,50%,60%,70%,80%,90%,100%的温度,结果见表3。表3从表3中可见,加入本发明,对甲醇汽油的沸程并没有多少改变,因为本发明和甲醇性质相匹配,与汽油中各组分的作用力与甲醇相似。改变了甲醇汽油的蒸汽压,从而解决甲醇汽油的气阻问题。本发明耐低温、耐高湿,烃基端作为疏水基,易溶于有机相,脒基端作为亲水基,易溶于水相或极性较大的有机相,添加水分高达6%仍然稳定,提高了生产、运输和储存中可能引入的水分在油相中的稳定性。本发明用量少,即可解决甲醇汽油遇水分层问题,进而消除了甲醇汽油中杂质对发动机油路系统金属部件腐蚀作用,消除甲醇汽油对橡胶材料的溶胀作用。图1是正庚酰氯的红外光谱图;图2是正庚酰胺的红外光谱图;图3是正庚腈的红外透射光谱图;图4是正庚脒的红外透射光谱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正庚脒的制备1、正庚酰氯的制备在装有回流冷凝器的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正庚酸130.2g(1.0mol),氯化亚砜180ml过量,剧烈反应,待反应平稳后,开始加热,水吸收气体成盐酸。油浴90℃下,回流反应8h,蒸馏出过量的氯化亚砜,然后蒸馏收集171~173℃馏分(或减压蒸馏),得产品正庚酰氯106.3g,收率71.6%,折光率nD18=1.4280。正庚酰氯的红外光谱如图1IR(液膜法),2958,2931,2860cm-1(CH3,CH2);1797,953cm-1(C=O脂肪族酰氯);1235cm-1(C-Cl)。2、正庚酰胺的制备准备好25~28%氨水约270ml,置大烧杯中,在搅拌下,将正庚酰氯89.1g(0.6mol)逐滴加入氨水中,反应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待放置冷却后,析出大量晶体,经抽滤,得白色片状晶体,此时,母液的PH=8。烘干,得产品65.2g,收率84.9%,熔点116-118℃。经红外光谱验证。正庚酰胺的红外光谱如图2IR(压片法),33,3195cm-1(NH2);2955,2936,2869cm-1(CH3,CH2);1662,1629cm-1(C=O)。3、正庚腈的制备在装有回流冷凝器的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正庚酰胺g(0.5mol)、氯化亚砜80ml、环丁砜60ml、甲苯50ml,油浴115℃下,开始回流约5.5h,然后改为蒸馏装置,蒸出甲苯和过量的氯化亚砜及环丁砜。在1000ml大烧杯中放置200ml蒸馏水,将母液倾入水中,边加边搅拌,上层为黑褐色液体,下层为水层,放置过夜,用分液漏斗分离,除去下层水层,收集上层液体,下层水层用20ml苯萃取溶解在水层中的正庚腈,苯层变为褐色,合并到有机层,安装蒸馏装置,蒸馏收集182~184℃馏分(或减压蒸馏收集80~83℃/0.008Mpa),得产品42.0g,收率75.7%。折光率nD18=1.4241。产品经红外光谱验证。正庚腈的红外透射光谱如图3IR(液膜法),2957,2932,2860cm-1(CH3,CH2);2246cm-1(C≡N).4、正庚脒的制备在干燥的250ml三口瓶中,加入正庚腈31.0g(0.28mol),三氟化硼70ml,室温磁力搅拌12小时,减压回收过量三氟化硼,于50℃通氨气3h,于搅拌下,加入约76g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分出有机层,有机层加入甲醇50ml,滴加6mol/L盐酸,于室温搅拌半小时,冰水浴冷却,析出固体得正庚脒盐酸盐。滴加10%氢氧化钠,有机层用萃取,干燥,水浴加热蒸除,得淡**液体19.8g,所得为正庚脒,收率55.3%,折光率nD17.5=1.4287,沸点189~191℃。产物经红外光谱验证。正庚脒的红外透射光谱如图4IR(液膜法),3454,33cm-1(NH2);3200cm-1(C=N-H);1675cm-1(C=N);2958,2933,2872cm-1(CH3,CH2)。元素分析理论值,%C65.63;H12.50;N21.88实测值,%C65.24;H12.86;N21.53实施例2一种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的制备抗溶胀剂的制备取1gN,N’-二亚水杨基-1,2-丙二胺、1g甲基叔丁基醚和1g戊胺,混合均匀制得抗溶胀剂。称取异丁醇8g、异戊醇8g、正庚脒1g、抗溶胀剂3g;放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即可制得产物。实施例3一种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的制备抗溶胀剂的制备取1gN,N’-二亚水杨基-1,2-丙二胺、1g甲基叔丁基醚和1g戊胺,混合均匀制得抗溶胀剂。称取异丁醇5g、异戊醇5g、正庚脒0.5g、抗溶胀剂1g;放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即可制得产物。实施例4一种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的制备抗溶胀剂的制备取2gN,N’-二亚水杨基-1,2-丙二胺、2g甲基叔丁基醚和2g己胺,混合均匀制得抗溶胀剂。称取异丁醇12g、异戊醇12g、正庚脒1.5g、抗溶胀剂5g;放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即可制得产物。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实施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按实施例等比例扩大原料配方数值。权利要求1.一种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的异丁醇5~12份异戊醇5~12份正庚脒0.5~1.5份抗溶胀剂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溶胀剂是N,N’-二亚水杨基-1,2-丙二胺、甲基叔丁基醚和脂肪胺按重量比1∶1∶1混合的产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胺为戊胺或己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庚脒,其结构式为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以解决醇类汽油分层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醇类燃料互溶添加剂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的异丁醇5~12份;异戊醇5~12份;正庚脒0.5~1.5份;抗溶胀剂1~5份;其中,抗溶胀剂是N,N,-二亚水杨基-1,2-丙二胺、甲基叔丁基醚和脂肪胺等比例混合的产物。本发明烃基端作为疏水基,易溶于有机相,脒基端作为亲水基,易溶于水相或极性较大的有机相,添加水分高达6%仍然稳定,提高了生产、运输和储存中的稳定性。本发明用量少,即可解决醇类汽油遇水分层问题,消除了醇类汽油中杂质对发动机油路系统金属部件腐蚀作用,消除甲醇汽油对橡胶材料的溶胀作用。

新能源应用有哪些

1.看你改单点还是多点的,单点的3000到4000,多点5000到6000那就是好进口的气罐,如有便宜就是偷工减料。2.这个问题,我知道,在临沂兰山区就有安装的,还送一气罐汽,不到五千,油汽两用,现在油改汽不太合算,因为年审的时候很麻烦,车管所没有关系还得拆下来审完车再装,麻烦吧!兄弟我的意见别改的好,还有就是加气站可不比加油站遍地都有,慎重。

仿真器的接线分为三束,一束为接到喷嘴的线束,一束为接到氧传感器的线束,一束为电源线束,安装时:(1)将原车的喷嘴线束从喷嘴拨下,插到仿真器线束相应的接播件上,仿真器线束上的另外一个接插件插到喷嘴上。

(2)白色线和**线:接到氧传感器的线束,先将氧传感器信号输出线剪断,氧传感器信号输出端接白色线,通往原车电脑的一端接**线(注意:为了方便更换氧传感器,通常在氧传感器插头后做剪断处理)。(3)电源线束中,蓝色线接到转换开关的气态输出端,黑色线接电源负极(搭铁)。

4.氧传感器信号输出线的判定先找到氧传感器,一般氧传感器具有四根线,其中只有一根为氧传传感器与发动机ECU的信号连接线,将万用表打至直流电压档,量程选2。5V档,将万用表红表笔接到氧传感器插头中的任一根线,黑表笔搭铁,在烧油状态下,氧传感器信号线向发动机ECU输出的直流电压应在0—1V之间波动,每10S约7次左右,否则就是另外三根线,依次判定,直到找出为止。

5.氧传感器测量中的注意事项测量氧传感器要用高内阻的电压表,以防测试时损坏氧传感器,另外电压表量程以直流2V为宜,电压表要用指针式的,便于观察。开关设定:仿真器上有二个微动开关,具体设置方法-定要:1--ON,2--OFF,此时仿真器才真正向原电脑产-个方波信号,电位器的作用是调方波信号频率的,逆时针调到头时为1Mhz,顺时针调节时,频率加快,在烧气模式下,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仿真器与原车ECU连接端的对地电压,输出电压应在0。

2-0。8V之间波动,调整仿真器电位器,直到仿真信号在0。2-0。8V之间的波动频率与烧油时相同为止,即仍为每10S约7次左右。仿真器有两个作用,一是在烧气时切断四个油嘴,既防止油气混烧又能使四个油嘴在烧气时停止工作,从而延长油嘴寿命,二是烧气时向发动机ECU模拟一个脉动信号,欺骗发动机ECU,使发动机ECU感觉烧气也是在烧油,从而发出正确指令。

四、再次动手,大功告成:国庆放假,我自己亲自动手,先找到氧传感输出与发动机ECU的连接线,测了一在烧油状态下,氧传感向发动机ECU输出的直流在0--1V之间波动,每10S约7次左右,这与我查得的氧传感器相关数据相吻合,烧气时由于已切断四个油嘴,此时发现氧传感器向发动机ECU输出的电压在0。

1V左右,根本不脉冲,这也是好多朋友改气后发动机故障灯SVS亮的原因,将氧传感器输出与发动机ECU的连接线剪断,然后将仿真器的两根线分别与氧传感输出端及发动机ECU输入端连接,也即使说将仿真器与氧传感器连接的两根线串接在仿真器与氧传器之间,第一次连接后测量仿真器向发动机ECU输出的电压在0。

1v左右且固定不动,是一个定值不是波动信号,观察发动机故障灯SVS亮,猜想可能是以上四条线接反的原因,遂将仿真器原接氧传感器的线改接到发动机ECU输入端,将仿真器原接发动机ECU输入端改接氧传感器的输出端,重新测试:在烧油模式下氧烧油模式下氧传感器向发动机ECU传感器向发动机ECU输出的直流仍就在0--1V之间波动,每10S约7次左右,烧油正常,在烧气模式下氧传感器向发动机ECU输出电压变为在0。

5-0。8之间波动,观察发动机故障SVS灯,也不再亮起,用油启动用气启动都一次成功,上路测试油气状态下出力都非常好,如果不看转换开关的状态,老实说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是在烧油还是在烧气,也不再见有回火、放炮、故障灯SVS亮的现象,大功告成。

五、改装厂技术太差,自已动手,方能手衣足食:我们重庆油改气虽装有仿真器,但只是起到了切断四个油嘴的作用,并没与氧传感器和发动机ECU相连,从而导致有回火、放炮、故障灯SVS亮的现象,甚至引起烧气时出力不够,功率下降,而出现这些现象后改装厂都并没去认真思考,总是说这些都是油改气后的正常现象,好多车主根本不懂,人云亦云,以至油改气后效果并不理想,我甚至打电话到仿真器的生产厂家,厂家都说仿真器与氧传感器和发动机ECU可接可不接,可见这些人是多么的不负责,或许是他们的技术有限,但仿真器的生产厂家的技术有限好象是说不过去的,有些朋友的车改装时虽装有仿真器,但依然有回火、放炮、故障灯SVS亮的现象,主要是仿真器与氧传感器和发动机ECU没有连接或是连线不对,仿真器与氧传感器和发动机ECU连接后一定要用电压表进行测试,直到参数符合标准为止。

六、氧传感器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关于氧传感器的有关知识恕不一一叙述详见,值得注意的是测量氧传感器要用高内阻的表,以防测试时损坏氧传感器,这东东贵得很,另外电压表量程以直流2V为宜,表要用指针式的,便于观察。

七、油改气效果好坏,四方面保障:油改气后很多朋友反应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效果好与不好,涉及3个方面:一是要加点火提前器且保证接线调试正确,二是要加仿真器且保证接线调试正确,三是怠速阀和动力阀要调试正确,四是更换湘火炬3极“天然气专用火花塞(型号:5407)只要以上4个方面保证了,油改气效果应该是很好的,目前,我的车改气后已跑了近4万KM,力量强劲,几乎与油无异,180KM,高速70L的罐,加满,市内220KM,烧气时高速上作了短暂测试,仍可达180km/小时。

问题一:新能源产业包括哪些 1、新能源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

(3)、天体引力能,如:潮汐能。

2、新能源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1)、常规能源,如:水能、核能。

(2)、新能源,如:生物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风能。

3、新能源按属性分类:

(1)、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

(2)、非可再生能源,如:核能。

4、新能源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

(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来源

太阳能

太阳能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太阳能是指现代能用现代技术直接利用转化的太阳辐射;广义的太阳能除包括狭义太阳能还包括间接获得到太阳能量,如由于太阳辐射引起的大气流动――风能、远古植物形成煤等。

风能

风能(wind energy)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

水能

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

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

核能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地热能

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问题二:我国的新能源有哪些?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常见新能源 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 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 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电能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利用太阳能,例如青岛凌鼎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利用太阳能研发了太阳灶、太阳能烤箱、太阳灶反光膜、太阳能开水器等系列产品。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太阳能可分为3种: 1.太阳能光伏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照明,并为电网供电。 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近年,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会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 2.太阳热能 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除了运用适当的科技来收集太阳能外,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 3.太阳光合能: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可以人为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核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 A.核裂变能 所谓核裂变能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如铀-235、铀-238、钚-239等)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B.核聚变能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反应叫做核聚变反应,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聚变能。 C.核衰变 核衰变是一种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因其能量释放缓慢而难以加以利用。 核能的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利用率低 (2)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3)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 (4)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即核电站反应堆中生成的钚-239受控制 (5)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 海洋能 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波浪发电,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目前,海上导航浮标和灯塔已经用上了波浪发电机发出的电来照明。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我国在也对波浪发电进行研究和试验,并制成了供航标灯使用的发电装置。将来的世界,每一个海洋......>>

问题三:新能源包括哪些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1、新能源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  (3)、天体引力能,如:潮汐能。  2、新能源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1)、常规能源,如:水能、核能。  (2)、新能源,如:生物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风能。  3、新能源按属性分类:  (1)、可再供能源,如:太阳能、地热、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  (2)、非可再生能源,如:核能。  4、新能源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  (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2)、二次能源,如:沼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问题四:新能源应用技术有哪些 新能源利用技术专业主要学什么?

主要专业课程有:《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与检测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与应用》、《建筑新能源系统的安装调试》、《风力发电应用技术》、《风光互补系统安装调试》、《光伏产品电气设计》、《新能源项目策划与实施》、《分布式家用电站设计与建设》、《中级维修电工考证》《企业运营管理》等。

问题五:哪些属于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和长期广泛使用,技术上较为成熟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对比而言,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即人类新近才开发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氢能、核聚变能等,是一种已经开发但尚未大规模使用,或正在研究试验,尚需进一步开发的能源。

科学家认为,21世纪,波能、可燃冰、煤成气、微生物、绿藻将成为人类广泛应用的新能源。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再生能能源。据科学家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千瓦。

可燃冰:这是一种与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它的外形与冰相似,故称“可燃冰”。据科学家测算:可燃冰蕴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煤成气: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增加,在产生变质作用的同时也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煤成气可达2000万亿立方米。

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科学家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将它们制成酒精,用其稀释汽油所配制的“乙醇汽油”,功效可提高15%左右,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科学家还研究成功利用微生物制取氢气,开辟了能源的新途径。

绿藻:当石油和天然气耗尽时,氢也许是一种理想的燃料,问题在于要找到一个廉价地生产氢燃料的方法,科学家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一种普通的池塘绿藻。目前,一升绿藻培养液每小时可以生产出3毫升氢气。研究人员认为, 绿藻生产氢气的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00倍,而这一点有待于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问题六:目前人类正在开发哪些新能源 正在开发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

新能源( NE):又称非常规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IEA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4.4%,其中生物质能将占其中的80%,详见前瞻《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新能源作为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

1、风能无论是总装机容量还是新增装机容量,全球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风能将迎来发展高峰。风电上网电价高于火电,期待价格理顺促进发展。

2、生物质能有望在农业资源丰富的热带和亚热带普及,主要问题是降 *** 造成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以及二甲醚燃料应用值得期待。

3、太阳能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

4、汽车新能源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联,国家大力推广混合动力汽车,汽车新能源战略开始进入加速实施阶段,开源节流齐头并进。

未来的几种新能源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据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104TW。在各国的新能源开发计划中,波能的利用已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波能发电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进展已表明了这种新能源潜在的商业价值。日本的一座海洋波能发电厂已运行8年,电厂的发电成本虽高于其它发电方式,但对于边远岛屿来说,可节省电力传输等投资费用。美、英、印度等国家已建成几十座波能发电站,且均运行良好。

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制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据报道,巴西已改装“乙醇汽油”或酒精为燃料的汽车达几十万辆,减轻了大气污染。此外,利用微生物可制取氢气,以开辟能源的新途径。

第四代核能源:正反物质的原子在相遇的瞬间湮灭,此时,会产生高当量的冲击波以及光辐射能。这种强大的光辐射能可转化为热能,如果能够控制正反物质的核反应强度,来作为人类的新型能源,那将是人类能源史上的一场伟大的能源革命。

相关资料:

......>>

问题七:什么叫做新能源 英文名称:new energy resources

定义: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问题八:新能源有哪些?各种新能源的优缺点是什么 新能源( 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太阳能 优点: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缺点:(1)分散性: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尽管很大,但是能流密度很低。

(2)不稳定性: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所以,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照度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这给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难度。

(3)效率低和成本高: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也是成熟的。但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因为效率偏低,成本较高

地热能

优点:可再生;分布广泛;蕴藏量丰富;单位成本低;建造地热厂时间短且容易

缺点:(1)高温地热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有关,受地域限制很大;(2)地热开发的初始投资很高;(3)开采过程中要采取回灌措施,即将利用以后的地热流体回灌到地下储层之中,难度较大且耗资高;(4)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风能

优点: 风能为洁净的能量来源。风能设施日趋进步,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在适当地点,风力发电成本已低于发电机。风能设施多为不立体化设施,可保护陆地和生态。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很环保。

缺点: 风力发电在生态上的问题是可能干扰鸟类,风力发电需要大量土地兴建风力发电场,才可以生产比较多的能源。进行风力发电时,风力发电机会发出庞大的噪音,所以要找一些空旷的地方来兴建。